近日,在增城区宁西街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专业炒股配资网站,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带领50多名学生在基地开展“太空种子”育秧工作。育种水田里,工人将一垄垄土地整好,学生们插好种子信息,将2000多份水稻种子撒在泥土上,随后为种子覆泥并盖上薄膜,防止天气变化或鸟类啄食。
这些曾随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“太空种子”将在未来半年内接受从基因到表型的全方位观测,为农业现代化注入“宇宙能量”。
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副研究员肖武名介绍,这些“太空种子”回到地面后,需要经历长达5—8年的地面筛选,通过基因图谱分析锁定抗病、高产等优良性状,再经过多代田间观察验证,通过相关机构审定才能成为推广品种,从而走向老百姓的餐桌。
“我们不仅要让种子‘上天’,更要让良种‘落地生根’。” 肖武名现场一边指导学生做好育种工作,一边向学生讲解,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落地,开启新生。据悉,完成育种播种后,本月底将进行插秧工作。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育秧田所在的增城区宁西街今年春耕生产工作全面开展,一方面动员农户春耕备耕,另一方面派发灭鼠药减少鼠害。今年宁西街计划早造水稻种植面积600亩,分别布局在冯村村、斯庄村、下元村和路边村,以通过合理规划种植区域,充分发挥各村土地优势,提升粮食产量,守护老百姓的“米袋子”。
南方+记者 郑慧梓
通讯员 龙永辉 袁展鹏专业炒股配资网站